Stata连享会 主页 || 视频 || 推文 || 知乎 || Bilibili 站
温馨提示: 定期 清理浏览器缓存,可以获得最佳浏览体验。
New!
lianxh
命令发布了:
随时搜索推文、Stata 资源。安装:
. ssc install lianxh
详情参见帮助文件 (有惊喜):
. help lianxh
连享会新命令:cnssc
,ihelp
,rdbalance
,gitee
,installpkg
⛳ Stata 系列推文:
作者:白锐 (厦门大学)
邮箱:ruibai0608@126.com
编者按:如果博士毕业不去搞科研,那么读博的意义在哪里呢?你是不是也一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怀疑,是否现在仍然不清楚未来的方向?课代表在这里整理了知乎上大神们关于读博的意义的热烈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ource:读博士如果以后不去科研岗位,读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Link-
目录
网友硬核学长:读博过程中你需要发表几篇优秀的论文。在撰写论文和论文退修过程中,你会和你所在领域内的大牛从文字上进行论文的漏洞攻防战,直到你说服他,他才会让你发表。这个过程反复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攻防体系逐渐提高 (因为你的对手是业界大牛,他们的攻防体系绝对足够强悍)。思维攻防体系提高之后,你说话做事都会变得逻辑比较严密,起码是具有逻辑严密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稀缺的)。
网友浩浩耗:我们组会日常的一个训练叫做 hypothesis talk,其实就是像全组展示,你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假设,然后大家围绕你的假设以及实验设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因为基本上如果你要基于这个假设来开展你的项目,那么这个假设的好坏可以说就基本决定了你这个项目的上限,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能发什么等级的 paper。
我博士四年,印象中听到老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只有当不管最终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 hypothesis,你都能基于这个结果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时,这才是一个好的 hypothesis。就为了这句话,我的逻辑被摧残了四年,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发现逻辑这东西是没有上限的,只要持续摧残,它依然能有所提高。
网友浩浩耗:刚进入科研圈的时候,看文献是巨慢的,我喜欢从 abstract 到 result 一字一字的读。后来为了快速获得信息,我给自己规定的是,一篇 paper 不能超过 20min,并且之后要自己闭卷用英文把这篇文章的 key point 写出来。当然一开始非常痛苦,但越到后面发现速度越快,并且我发现从此以后看文献的技能好像进入了下一个等级。
现在的工作中,其实我每天也要阅读大量的信息,行业的、专业的、投资领域的,还有写知乎文章需要看的材料。我发现从这个能力中受益颇深。
网友胖博士:博士课题一个个枯燥无比,看起来毫无头绪。需要合理假设,从中找出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攻破。这和我们工作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完全一致。获取信息的能力很重要。如果对一个方向感兴趣,却不知道答案。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上知乎或者其他中文网站,而是查文献。
中文互联网大部分都是二手信息。我一直相信,无论多么冷门的方向,无论多么无聊的课题,都会有人研究。所以直接查文献,会带来更直截了当的结论。比如我现在从事的化妆品行业,99% 的原创研究都是老外做的。中文互联网则充斥着各种伪科学。如果有很强的检索和文献阅读能力,这些问题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回答。
网友牛琪锴:在博士的训练过程中,完整的接受了学科体系的训练,这个过程不夸张的说是脱胎换骨的过程。如果把读本科比作努力一下就能毕业的话,那读博过程就是不脱一层皮就毕不了业。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基本上学习什么都不会觉得可怕了。
网友胖博士:从入学到最后拿到学位证书,前后一共六年四个月。其中的痛苦和煎熬把我千锤百炼。以至于工作之后的困难对我来说都是毛毛雨。再大的压力,也不过是浮云。
网友酸菜: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我们可以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 “鲤鱼跳龙门” 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
网友酸菜: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 30 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
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
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来自情感、家庭、工作等等方面的尴尬。
网友酸菜: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
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 “还是有点” 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
网友一条狗子竟然:第一,博士毕业,想找理想的教职很难。能留本校或者去同档次高校的是少数,大部分只能退而求其次。可以参考一些知乎问题,类似清华大学博士毕业能去什么高校任教。第二,科研领域内卷严重。之前可以直接讲师,现在得念博后,外加非升即走。拿不出相应的成果,就得拍屁股走人。没有任何其他领域能逼迫青年员工签出这样的不平等协议,所以很多博士并不想找教职。
网友诺城 Jiwei:我们努力赚很多钱,努力获得高的学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增加” 我们的选择,而不是选择本身。举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有一亿元的存款,你依旧可以选择天天吃蛋炒饭。但你与其他天天吃蛋炒饭的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天天吃满汉全席,米其林三星。
你幸福感的来源不是吃了什么,而是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自由的选择我想要吃的东西,做我想要做的事。读博也是类似的道理。读完博士之后的福利在于 “我有很多职业上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一定要搞科研。以我身边的朋友举例,我的博士朋友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毕业之后去了公司,并且很多发展的都很好,做得很开心。所以不要拘泥于读完博士就一定要搞科研这种条条框框,读完博以后能选择自己想要选的工作 (或是更好的发展机会),才是最棒的选择。
Note:产生如下推文列表的 Stata 命令为:
lianxh 知乎, m
安装最新版lianxh
命令:
ssc install lianxh, replace
免费公开课
最新课程-直播课
专题 | 嘉宾 | 直播/回看视频 |
---|---|---|
⭐ 最新专题 | 文本分析、机器学习、效率专题、生存分析等 | |
研究设计 | 连玉君 | 我的特斯拉-实证研究设计,-幻灯片- |
面板模型 | 连玉君 | 动态面板模型,-幻灯片- |
面板模型 | 连玉君 | 直击面板数据模型 [免费公开课,2小时] |
⛳ 课程主页
⛳ 课程主页
关于我们
课程, 直播, 视频, 客服, 模型设定, 研究设计, stata, plus, 绘图, 编程, 面板, 论文重现, 可视化, RDD, DID, PSM, 合成控制法
等
连享会小程序:扫一扫,看推文,看视频……
扫码加入连享会微信群,提问交流更方便
✏ 连享会-常见问题解答:
✨ https://gitee.com/lianxh/Course/wikis
New!
lianxh
和songbl
命令发布了:
随时搜索连享会推文、Stata 资源,安装命令如下:
. ssc install lianxh
使用详情参见帮助文件 (有惊喜):
. help lian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