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a连享会 主页 || 视频 || 推文 || 知乎 || Bilibili 站
温馨提示: 定期 清理浏览器缓存,可以获得最佳浏览体验。
New!
lianxh
命令发布了:
随时搜索推文、Stata 资源。安装:
. ssc install lianxh
详情参见帮助文件 (有惊喜):
. help lianxh
连享会新命令:cnssc
,ihelp
,rdbalance
,gitee
,installpkg
⛳ Stata 系列推文:
作者: 冀承 (中国人民大学)
邮箱: jicheng@ruc.edu.cn
编者按: 本文主要整理自知乎热议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特此致谢!
目录
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二是研究数据越来越丰富;三是论文越写越好。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即经济学顶级期刊发表“内卷化”日益严重。像《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这些国内经济学顶级期刊,以及一些影响因子较高的 SSCI,它们的发表难度都越来越高,发表周期也越来越长。
本文旨在整理知乎热议上关于发表国内经济学顶级期刊和 SSCI 论文的体验,给经济学研究道路上不懈奋斗的青年学者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知乎上近期有关《经济研究》的各种讨论较为激烈,有褒有贬。本人论文已经被《经济研究》接受发表,现将发表过程写出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本人在 2011 年 7 月初按照《经济研究》投稿要求,将纸质稿件寄往了《经济研究》编辑部。20 天左右通知发送电子版,并进入匿名评审,心里异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向《经济研究》投稿。
按照编辑部要求发送电子稿后,便进入了长达 5 个月的匿名审稿期。心里一直焦急的等待着,在匿名审稿后的 3 个半月左右给编辑部发邮件询问,编辑部都耐心的解答,让等待第二个审稿人意见。我也听说审稿比较严格,于是便继续耐心等待。终于在 1 月初等来了匿名审稿意见,要求进行大量修改。并且有理有据的指出了修改建议,令本人非常感动,也佩服审稿人水平和严谨的态度。
本人认真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后,在 2 月份发回给编辑部然后再审。这次审稿速度非常快,在 3 月份便有了结果。编辑部返回,让进行小修改,并且对版面进行压缩。心里暗喜,感觉有戏了,于是严格按照编辑要求认真修改并及时返回。
编辑部通知本来拟采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沉重的心情变得到了释放。自己的大半年的努力终有了圆满结果。
在此,要向《经济研究》编辑部老师的认真负责表示感谢,每次都及时回复我的疑问,大赞一个!!
我的最大感受是,《经济研究》比较公正,审稿也比较严谨、认真,至少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此。这次投稿经历也增加了我对学术的兴趣和以后进一步写出好文章的信心。
发表过《管理世界》和一区 SSCI ,准备投《经济研究》;
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做理论研究为主,还有几年到30岁的青椒。
硕士期间特别崇拜发了以上顶刊的人,想着自己以后发表了一定激动的睡不着觉,肯定得发朋友圈,每天昂着头走路。
博士期间在写论文的时候,每次想着是给顶刊投稿,都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然而收到《管理世界》和一区 SSCI 的录用消息时内心却毫无波澜,就是感觉好累,多年科研生活,一直被拒搞,非常疲惫,偶尔有挺过外审的,天知道中间修改的时候有多烦躁,以至于录用时已经彻底没感觉了。
所以,既没有激动,也没有发朋友圈,更没有昂着头走路。
最近写了一篇打算投《经济研究》,目前心情非常激动,每天都想着被录用的快乐。但是也能想象,经过中间艰苦的多轮修改后,若可以顺利录用,最后又会拖着疲惫的身心开始写下一篇。
我所专注的领域(管理会计),在整个经济管理学科中,属于小众,或者说属于很具体的应用分支。在我自己很局限的文献阅读范围内,我的观点是本领域理论上近三十年来基本没有什么实质突破,但有一些不错的 paper 借助了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了我们这个领域的问题。
研究领域会显著影响文章在期刊的接受度。在可预见的将来,本领域发文在《中国社会科学》的机会应该极小。《经济研究》会好一些,不过从读书时开始到现在已经工作,我自己尚未有文章发表(有一篇在经历外审),但确实在上面见过本领域的文章。
我发过两篇《管理世界》,很辛苦。
我听闻过文章很顺利接收与发表的故事,但从未有幸成为故事的主角,可能是能力相对平庸。《管理世界》似乎对选题很苛刻,我经历过多次被拒的痛苦历程,印象最深是有一篇审稿人审了一年半最后给拒掉了,说作者不懂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滋味实在难以对外人说道。因此,能经受住编辑和审稿人的考验,最后被接受,确实有一定成就感。但身边常有高人发表本领域最好的期刊,我对自己的斤两还是有数的,虽有成就感,却谈不上什么成就。
当然,文章发表对我是有效用的,虽然还有一些其他论文,但很明显,《管理世界》发表以后才感觉在单位能够立足,不必天天担惊受怕科研考核不过,以及衍生的其他生存问题。
最后谈一点经验,影响文章发表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文章质量,提升文章质量的方法无非修改而已。在统计意义上,最后能发表的文章,通常是那些我改到想吐的文章。
我曾经问过一位很厉害的青年学者,他说他有一篇 TOP 接收前改了四十几轮。这让我对一篇 TOP 背后的艰辛历程有了全新的认知,从此以后我对 TOP 就不怎么热衷了,随缘吧。
基本上每次投稿第一次投被拒,然后降低标准,投一个次一级的杂志,然后就被接受。
第一篇两年六个月才出来,主要是刚一开始找不到合适的审稿的,第一轮评审意见是 conditional acceptance, 评审提意见之后往返修了四次,然后 proofreading and editing,等版面又等了很久;
第二和第三篇都很顺利,基本上第一轮就接受,评审给意见,然后我修改,然后就是 editing,全程搞下来 6-10 个月,然后就是等版面,基本上等刊出来又是一年。
觉得自己发表的速度还是太慢,目标是以后一年出 2-3 篇稿子,要保证同时有四篇稿子在被审 in the process of peer review, 然后以后只能在 SSCI 一区和二区发文章,烂文章发多了影响学术声誉;要保证在几个感兴趣的方向上有连续的研究成果,不然研究方向太散对职业发展也不好。
老婆博一时发了自己的第一篇 SSCI 文章。到目前博三已经发了两篇一区 SSCI,第三篇在投。
背景:我是理工博士后,科研老司机。老婆是管理学博士三年级,傻白甜一枚。
一日,被老婆的手机震醒。瞄了一眼是我在她入学时帮她设的 Google alert 。发现有人在 A 模型下发现了一个新的 factor。老司机附体,我忽悠老婆说,你的课题不是 B 模型吗,测一下这个 factor 的影响。老婆傻乎乎地真花了三个月建模测了一下。发现结果呈阳性。于是乎找到老板汇报了下结果,又用半年时间完善了计算和语言。自己投了个管理学二区 SSCI 杂志,被秒拒。
她老板知道后说肯定人家歧视你是博一小朋友...于是乎老板自己操盘,投了个一区杂志。title 就是把当年 Google alert 发的那篇文章 A 替换成了 B。外审加修回总共半年接受。
总结: 女生发 SSCI 最快的办法是找个科研老司机的男朋友。这个是捷径中的捷径,同属一个学科最好了。跨学科其实问题都不大。
我在中文核心和 SSCI 上都发表过文章,虽然只是个 SSCI 二区。
我是环境领域的,但看题应该是经济领域的,不知道能不能对你有帮助。
但是感受还是可以说一下的:不管发中文的还是英文的,第一次发的时候很忐忑,总觉得写得不够好肯定被拒。最早发的是中文的期刊,真正见网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所以发第二篇核心的时候就是发着玩儿的心态了,发得很随意。
东西积累的多了,再后来就是发 SSCI 了,是最紧张的了,毕竟是英文的,总害怕被编辑骂英文写得太蹩脚,后来居然没太多阻碍,还算比较顺利的见网了,重点是还上了封面,而且还是我自己 PS 的封面图,比起那些花大钱找公司做封面图的,我说出来自己都觉得荣耀极了,哈哈。
不过近两年降分降得厉害,心痛。
综上所述,在国内经济学顶级期刊以及 SSCI 发表论文会有以下六种丰富的体验:
(1)对自我的肯定,内心充盈的满足感;
(2)导师对你的认可;
(3)毕业的硬性条件轻松跨越;
(4)考博加分项,留校教加分项;
(5)谈资;
(6)可以上知乎来写回答。
Note:产生如下推文列表的 Stata 命令为:
lianxh 知乎, m
安装最新版lianxh
命令:
ssc install lianxh, replace
免费公开课
最新课程-直播课
专题 | 嘉宾 | 直播/回看视频 |
---|---|---|
⭐ 最新专题 | 文本分析、机器学习、效率专题、生存分析等 | |
研究设计 | 连玉君 | 我的特斯拉-实证研究设计,-幻灯片- |
面板模型 | 连玉君 | 动态面板模型,-幻灯片- |
面板模型 | 连玉君 | 直击面板数据模型 [免费公开课,2小时] |
⛳ 课程主页
⛳ 课程主页
关于我们
课程, 直播, 视频, 客服, 模型设定, 研究设计, stata, plus, 绘图, 编程, 面板, 论文重现, 可视化, RDD, DID, PSM, 合成控制法
等
连享会小程序:扫一扫,看推文,看视频……
扫码加入连享会微信群,提问交流更方便
✏ 连享会-常见问题解答:
✨ https://gitee.com/lianxh/Course/wikis
New!
lianxh
命令发布了:
随时搜索连享会推文、Stata 资源,安装命令如下:
. ssc install lianxh
使用详情参见帮助文件 (有惊喜):
. help lian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