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a连享会 主页 || 视频 || 推文 || 知乎 || Bilibili 站
温馨提示: 定期 清理浏览器缓存,可以获得最佳浏览体验。
New!
lianxh
命令发布了:
随时搜索推文、Stata 资源。安装:
. ssc install lianxh
详情参见帮助文件 (有惊喜):
. help lianxh
连享会新命令:cnssc
,ihelp
,rdbalance
,gitee
,installpkg
⛳ Stata 系列推文:
作者: 冀承(中国人民大学)
邮箱: jicheng@ruc.edu.cn
编者按: 本文主要整理自知乎热议 读经济学博士(PhD)的感受如何?,特此致谢!
目录
什么样的工作既能拿到高薪,又能在感兴趣的领域拥有自主权呢 ? 美国石溪大学金融学教授 Noah Smith 幽默风趣的回答到:“ 经常有人问我:诺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才能基本保证我在感兴趣的领域得到一份高薪工作,这份工作不强迫我每周工作 80 小时,而且能给予我自主权并激发我的才智 ? 嗯,事实上,我撒谎了,没有人问我这些。但他们应该问,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职业道路,它被称为:经济学博士。”
那么这位教授推荐的经济学博士的就读感受如何呢 ? 本文旨在整理知乎热议上关于读经济学博士(PhD)的感受如何这一问题的诸多回答,希望能给想要读或者正在读经济学博士的读者们提供一些感同身受的体会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选择读博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体验。在硕士同学都已经毕业,该结婚的结婚,该赚钱的赚钱,该享受的享受的时候,你还在学校,还天天在办公室读文献,写代码,处理垃圾一样的数据的时候,心里难免会有失落。
为什么还要读这个经济学的博士呢?因为我喜欢自由。读 PhD ,甚至以后工作,至少你可以做你自己喜欢做的研究,你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东西。
你不用去完成老板交给你的你完全不感兴趣的研究任务,你也不用天天盯着股票背着公司盈利的压力。在这一行,只要你能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可以被认可。
在这一行,你也不用在自己身上贴那么多的标签,你不用每天西装革屡,应付着那些挑剔的客户,也不用用一些外在的财富、地位束缚住自己,你不会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定义
记得以前我们工作室的口号是:快乐源自创造。读经济学博士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Note: 以上内容来源:知乎网友 「慧航」
工作一年以后,我总结来看,读经济学博士和做经济学研究的人,基本上都可以从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些细小发现获得由衷的喜悦,这种做自己喜欢的研究支撑着每一个热爱学术的博士生。
做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太枯燥太苦了,经济上的回报又很低,如果没有这一点 “补偿” ,根本就 “不划算” 。让一群最懂得 “理性” 为何物的人集体去选择一个经济上被绝对占优的策略,想想都不可能。(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校(政府)每个月给一点工资,让你有机会去发现这些可能只能陶醉自己的 “新知” ,何乐而不为呢。“只能陶醉自己” ,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谦辞。我相信大多数做经济学研究的老师和博士生,都很期望能够发现真知灼见;但是确实很难保证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申到几个纵向,写几篇内参,接一点横向,被政策制定者邀请去谈一谈看法,提一提建议,甚至直接参与政策制定,那就真的是在践行“经世济民”的理想了。
Note: 以上内容来源:知乎网友 「名为ECON实为CORP」
讲讲我的亲身经历。经济学博士要毕业的时候,工作市场论文 ( Job Market Paper, JMP ) 是展示自己最重要的成果。博士毕业前一年,我还在为 JMP 题目苦苦挣扎。
阅读文献是读博士的重要环节;我会把文章存下来备查。那一年的寒假,找不到题目的我,随手翻看电脑上的保存的文件。我偶然打开一个 PDF ,只有 5 页,然而灵光闪烁。这个小 notes 没有署名,我寻思,这是谁写的呢?
过了半分钟,我才意识到,这原来是过去的我写的。博士生二年级的时候,上完一门统计系的课,我写下这个想法。当时我试图去证明,但是做不出来。计量理论研究最重要是要获得做证明的能力。
我资质不高,没有大量练习和思考的积累,这能力不会凭空产生。博士生二年级时候我能力不够。等到博士最后一年,重新拾起这个尘封的 idea ,花两个月的时间,顺利地把证明做出来了。
这篇文章最后发表在了经济学国际权威期刊之一的 Journal of Econometrics,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恰恰正是读经济学博士最大的魅力。
Note: 以上内容来源:知乎网友 「史震涛」
经济学有一个特点是,虽然都叫经济学,但内部派系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间有壁垒。这就导致,虽然大家都在同一个学院,但每个人都自己做自己的研究,相互都不了解对方正在做的领域。
微观和计量可能还稍微好一点,这个方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做的人都比较多,但宏观真的非常非常少。以至于我现在想讨论一个宏观的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讨论,因为我身边的朋友都不是做我这个方向的。
我曾经在领英上面找经济学的博士,然后发现找了四五十个,其中就两个是宏观的。最近又在小红书上面找,想着宏观方向的博士,可以大家组一个群相互讨论问题,但现在也只有四五个人回复我,但发现就算是这四五个人每个人做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做货币的,宏观金融的,财政的,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增长的,而且相互对对方的领域不感兴趣。
Note: 以上内容来源:知乎网友 「Clement 菜鸟 phd」
经济学博士论文基本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导师大多垂拱而治;这与不少理工科博士生沦为老板学术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的境况相比区别殊大。
不过也因此很多经济博士生也要经历极为痛苦的,没想法没办法导师还三不管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阶段。经济学的一大特点是受学术界风气影响大,研究方向的 “有趣还是无趣” 、 “重要还是不重要” 、 “可行还是不可行” 等选题时的考量因素很难把握评估,也导致博士生这些学术界的菜鸟一下没有方向。
认识不少经济博士肄业的同学就是因为不习惯这样太多自由带来的迷茫而退学,到了工作节奏 “短平快” 的岗位上才如鱼得水。
Note: 以上内容来源:知乎网友 「匿名用户」
在美国读博第三年刚过,向着第四年迈进。本科光华。读博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态最重要,脸皮厚是王道。
没有讨好老师的心态,偶尔和投脾气的老师聊聊天也很开心,让我第一年过得异常轻松。第一年结束被老师忽悠着开始科研,渐渐的有了学术理想,压力也就大了。有段时间很绝望,觉得自己啥都不行,每次见老师之前也很忐忑,甚至在推模型的时候都会紧张,写了代码点击 run 的时候都会颤抖。
第二年也比较 naive ,申请了几个奖学金都没有结果。第三年,原来的老师走了,换了一个 chill 的导师,心态也慢慢调整过来了。从 “我想去学术界“ 变成了 “做什么研究也不会太影响我找工作,那不如自己开心就好” ,脸皮变厚了。在会议上被不同领域的陌生老师怼我的研究没有任何用处,也可以问她意见。
生活仿佛也顺利了起来,申请到了靠谱的数据,拿到了研究资助。和同专业的同学老师聊天,在分享未来计划的时候也能发自内心的说出来“我想去学术界,有好的学校的机会会去,没有就去业界、政界,都没问题。
读博就像小马过河,心态起起落落,自己走过去才知道。
Note: 以上内容来源:知乎网友 「Terminus」
读博期间,我的心理状态基本处在度假状态。随便想想,你花 100 万美元换取一段经历,你会是个什么状态 ? 说句俗话,我是来消费的 !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努力学习,但是我当时真的觉得我每天都在度假。每天睡眠 9-10 个小时,锻炼两个小时,剩下 12 个小时除了学习还可以和朋友吃个饭,学习学习高尔夫,学习一下品葡萄酒。
最重要的是,我的大脑不会变的迟钝,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经济问题。基本是来了 5 年的高费疗养。钱,就应该是这么花的 !
Note: 以上内容来源:知乎网友 「王一」
Note:产生如下推文列表的 Stata 命令为:
lianxh 知乎, m
安装最新版lianxh
命令:
ssc install lianxh, replace
免费公开课
最新课程-直播课
专题 | 嘉宾 | 直播/回看视频 |
---|---|---|
⭐ 最新专题 | 文本分析、机器学习、效率专题、生存分析等 | |
研究设计 | 连玉君 | 我的特斯拉-实证研究设计,-幻灯片- |
面板模型 | 连玉君 | 动态面板模型,-幻灯片- |
面板模型 | 连玉君 | 直击面板数据模型 [免费公开课,2小时] |
⛳ 课程主页
⛳ 课程主页
关于我们
课程, 直播, 视频, 客服, 模型设定, 研究设计, stata, plus, 绘图, 编程, 面板, 论文重现, 可视化, RDD, DID, PSM, 合成控制法
等
连享会小程序:扫一扫,看推文,看视频……
扫码加入连享会微信群,提问交流更方便
✏ 连享会-常见问题解答:
✨ https://gitee.com/lianxh/Course/wikis
New!
lianxh
命令发布了:
随时搜索连享会推文、Stata 资源,安装命令如下:
. ssc install lianxh
使用详情参见帮助文件 (有惊喜):
. help lianxh